10月18日,位于大溪鎮油嶼村的現代鑄造園內,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,標志著園區正式投產,溫嶺鑄造業轉型升級橋頭堡初露崢嶸,也奏響了淘汰落后產能、發展新型經濟的華美樂章。<<<<<< 鉻礦砂采購招標,招標數量:6000-10000噸/年
高能耗重污染落后產能漸遭淘汰
有著“中國水泵之鄉”美譽的大溪鎮,泵與電機企業鱗次櫛比,而作為泵與電機不可或缺的配套產業,鑄造行業蓬勃發展,眾多鑄造企業在80年代后期如雨后春筍般在該鎮各地冒出,到2003年,行業的年產量超過10.5萬噸。
陳士初是該鎮第一批辦起鑄造企業的老板之一,他在新岙里村原先有一家傳統鑄造企業。他告訴筆者,老廠映入眼簾的首先就是簡陋的棚頂磚瓦式廠房,在廠區內,感受到的則是烏黑的地面、飛揚的塵土,伴隨著一股刺鼻的味道,這樣“高能耗、重污染”是典型的傳統鑄造企業給外人的第一印象。
“80年代我們使用的是沖天爐,那時候粉塵污染很嚴重,后來都換成了相對環保的中頻爐,污染基本沒了,但是能耗依然很高。”陳士初說,“此外,由于環境灰黑,如果穿淺色衣服,不一會就會變臟,所以我們鑄造企業的老板即使有高檔的白襯衫,也都是不穿的。”
筆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,鑄造行業雖然都改用了中頻爐,但是用于潤滑的紅煤粉及使用后的石英砂廢料如果處置不當,還是會污染環境,在執法中他們也查出了部分企業,把廢砂直接傾倒在路邊、農田上。
為了淘汰落后產能,保護生態環境,助推經濟轉型升級,近年來,該鎮關停了所有245家傳統鑄造企業。
生態環保節能高效 鑄造行業轉型升級
傳統鑄造行業逐漸被淘汰,迎來的是生態環保、節能高效的現代鑄造業,而承載鑄造業轉型升級希望的就是大溪鎮現代鑄造園項目。
該項目占地面積50畝,由兩家企業組成,總投資約1.2億元,采用新型中頻爐流水線工藝,建成后日產量可達120噸。該園不僅是大溪鎮鑄造行業轉型升級的“示范田”,也是溫嶺相關行業“騰籠換鳥”的“橋頭堡”及“實驗田”。
“隨著省委淘汰落后產能戰役地推進,我們整改鑄造行業時一直抱著關停一批、提升一批的決心,探索如何讓企業轉型升級,既能保護環境,又能滿足全鎮的泵與電機產業配套需求。”該鎮相關部門負責人解釋了建立現代鑄造園的初衷。
上文中的陳士初還有一個身份,那就是這個現代鑄造園里一家企業——浙江顥浩鑄造有限公司董事長,新的公司是原來2家鑄造企業的老板共同組建的,園區內另一家公司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。
說起新廠,陳士初一直強調“環保、節能、高效”這三個關鍵詞。他告訴筆者,新廠采用的是新型中頻爐流水線,利用生態循環利用技術,可以使得砂土的利用率達到95%,而且不會變黑發臭,粉塵也徹底消失。鑄件用的電能從900度驟降到了600度,節省了將近30%的能耗。產能從原先的每年兩千噸提高到了兩萬噸,整整擴大了10倍。
筆者還從相關部門了解到,入駐園區的企業不但可以享受到低價的土地,在技術扶持上,也可以拿到一定的補貼。在政府的“保姆”式服務下,整個園區從開工到投產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。
立足現在展望未來 鑄造行業轉型依然在路上
“我們從2013年開始就到山東、江蘇這些現代鑄造行業發達的地區實地調研,總數不下10余次,也考察了最先進的天然氣爐,但結合實際,還是覺得新型中頻爐更適合當前的需求。”陳士初說,“現在的一條流水線大概1500萬元,原先的只要50多萬就能弄起來一套,花這么大的代價就是決心要成為鑄造標桿龍頭企業。”
筆者了解到,原先被關停的本地傳統鑄造企業,部分遷到了外地,他們生產的鑄造產品由于沒有環保等成本,價格低廉,可能會給園區內的企業造成沖擊。
“我們早想到了這種情況,所以在一開始就往著更高的方向走,就是鑄造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大件,包括汽配、齒輪箱等,在產品的檔次上避開價格惡性競爭,開拓新市場。”陳士初對筆者的擔憂早有對策,園區里兩家企業的產能在滿足全鎮泵與電機行業需求的同時,還能拓展新路子,“兩條腿”齊邁步。
“等甬臺溫天然氣管道投入運營后,我們會考慮采用各項指標更加優越的天然氣爐,繼續加大技改力度。”雖然陳士初和伙伴們在新廠實際投入了8000多萬元,超過了預期的6000萬元,但對于未來,他們充滿信心,更加舍得投入。
陳士初的觀點和很多鑄造企業家一樣,現代鑄造園的標準也只是符合了當下的實際,要想獲得持續和長足發展,必須加快“機器換人”、“騰籠換鳥”等技改措施,跑在時代的前頭。